來源:溫度新聞
小小的無紡布外賣袋,一年制售1.8億個、在各電商平臺單品類年銷售額排名第一、客戶遍及全國260個城市……這家“零負債”的企業,是由四位龍港青年創立,和龍港市同齡,它是如何在短短五年做到這些?
近日,記者走進地處龍港印刷機械設備智造園的溫州銘銳包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銳公司”),探訪其運轉奧秘。
8000多平方米的廠房里,機器24小時不間斷運轉,公司自營的直播間和自己培養的主播,每天動態向全國客戶展示貨品和車間情況。乍一看,銘銳公司似乎和很多向互聯網轉型的工業企業差不多。
但實際上,銘銳公司的成長路徑卻不是從制造起步,而是從天貓店“起家”。
“聽說做電商不錯,龍港設市那年,我們四個年紀相仿的親友,合伙組建了銘銳,嘗試開天貓店。起先,我們賣的是別家的袋子。‘雙十一’那天凌晨零點零一分時,銷售額還是零,過了5分鐘,銷售量一下子變成15萬個,我無法描述當時的心情,網絡太神奇了。”銘銳公司總經理陳躍翔說起當時的情形,用“如夢似幻”來形容。那晚,四個年輕人守著他們的天貓小店,徹夜無眠,一天過去,小店營業額高達50萬元。
從此,被市場“無形手”推著走,幾個創業人每天至少15個小時精心運營天貓店,和國內各地客戶在網上相遇,“不嫌棄小單,賺最快的錢”。積累足夠現金后,幾個創業人開始反向而為——以網絡銷售模式驅動生產,依托龍港固有的印刷包裝產業鏈,快速搭建起屬于自己的制袋工廠。
經過幾年努力,銘銳快速成長為一家打通了制袋全產業鏈的工業企業,集“電商運營+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加工+物流運輸”為一身。
如今,銘銳有上萬個網絡客戶,遍及全國29個省、自治區,業務輻射260個城市。去年,公司年制售袋子高達1.8億個,物流配送量達600萬件。網絡銷售的模式,使得公司的回款迅速,有較強的現金流,營業額從2019年的600多萬元,增長到去年的7000萬元,目前公司“零負債”。
創新驅動舍得技改一路開掛“理想再大,也得吃飽了再拼”
“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懇懇養生”
……
走進銘銳公司的車間、產品展示區,袋子上各種俏皮的網絡流行語,展示出這家企業產品的“網紅”特色。
在銘銳公司的創始人們看來,銘銳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除了經營模式創新,找準細分賽道也很重要,他們專做餐飲業環保外賣袋,初創時設計的一款印有醒目“餐”字的環保外賣袋,至今仍然能日售8萬個。
創新,是發展的助推器。目前,銘銳自有外賣袋外觀著作權近40個。
建起自己的制造工廠后,銘銳舍得在創新和技改上投入。
僅購置新型印刷包裝設備這些重資產,就花了大成本,因為只有技術更先進的機器才能產出質量更好的產品。陳躍翔帶我們參觀車間時,特地指認兩臺新引入的“吹布機”,“這兩個家伙和配套設施,花了1000多萬元,因為只有這種機器能生產用于制袋的可降解環保材質。”
除了自身生產需要,讓陳躍翔感到“有動力花錢投入技改”的另一個原因,是龍港市對企業創新發展的切實支持。“去年我們投入700萬用于技改,政府最高可以補貼100萬。”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銘銳公司去年成功晉升為規上企業,并通過了“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定。因為畝均產值高,也獲得在龍港印刷機械設備智造園租用廠房的優先權。
放眼龍港,快速成長的銘銳公司,是龍港設市以來高度重視“科技引領”的產業布局和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的碩果之一。
記者從龍港市經濟發展局了解到,近年來,龍港深入開展科技企業“雙倍增”“雙邁進”,持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龍港市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市領導聯系幫扶、分類指導、滾動培育、梯度推進”等培育機制,進一步推動企業遞進式培優做強。設市以來,龍港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加了近3倍,目前有864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了近1倍,目前有529家。
點評短短5年,銘銳包裝從銷售前端敏銳嗅到消費市場風向,再“反向而為”向上游生產端、設計端延伸,繼而形成較為完整產業鏈。它的成長歷程一方面反映出溫州企業家“四千精神”的傳承,另一方面顯現出溫州傳統產業集群具有很強創新性與韌性。印刷包裝作為龍港傳統優勢支柱產業,在龍港持續深化改革、尊重民間首創精神的發展環境下,近年來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銘銳包裝的崛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展望未來,希冀更多制造業企業能聯合“大院名校”,堅持改革創新,切入新材料“高精尖”細分領域賽道,攫取價值鏈高位階利潤,以支撐溫州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溫州市經濟建設規劃院副院長、副研究員 李一曼
早安龍港粉絲群來啦!
加小編微信發666,拉你入群!
請備注龍港哪里人
早安龍港
廣告聯系:180-5888-0237(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