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季雨)“限塑令”已經發布了不少年頭,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逐漸退出市場,可反復使用的無紡布袋成為主要替代品之一。它在商超、外賣等領域被廣泛使用,部分企業也將印有宣傳標語的無紡布袋發放給群眾。但是你知道嗎?其實,無紡布袋甚至比“白色污染”的塑料袋還難降解,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市民家中的無紡布袋
探訪
外賣、超市都有它身影,無紡布袋成為塑料袋替代品
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也曾因為不可降解,被人們稱為“白色污染”。“限塑令”實施后,一次性塑料袋逐漸被禁用,人們開始尋找各類替代品。現在,被廣為使用的替代品為無紡布袋、紙袋、生物降解塑料袋。
△外賣的無紡布袋包裝
6月9日,現代快報記者針對無紡布袋的使用情況,在市場上進行了探訪。接近中午飯點時間,記者來到了南京玄武區一幢寫字樓的外賣柜處。此時正是外賣小哥最忙碌的時刻,進進出出往來這里,在柜子里掃碼存餐。
記者注意到,商家們采用的包裝大多數為可降解的塑料袋,但是仍有約15%的商家采用的是無紡布袋來打包餐盒。正在取餐的消費者表示,“采用無紡布打包的,一般都是大牌連鎖商家。包裝看起來蠻高大上的,我也是偶爾點一次。”當記者問及,這些外賣的無紡布袋如何處理時,大部分消費者都直言“一般都是扔掉吧”。
△外賣的無紡布包裝袋
在超市里,無紡布袋也是消費者的心頭好。在雨花臺區的一家綜合性超市里,市民尹女士正在進行掃碼結賬,她拿出隨身攜帶的無紡布袋,用來裝購買的相關物品。“這個袋子是藥店發的,我看蠻結實的,一直拿來用。”尹女士坦言,家里還有好多類似的無紡布袋,大部分都是活動上派發的,也有是一些商家的贈品。
在街頭巷尾,同樣能看到不少拎著無紡布袋出行的市民。“限塑令”實施后,無紡布袋儼然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并得到了廣泛應用。
釋疑
無紡布袋本質仍是塑料,甚至比塑料袋還難降解
2021年3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員會發布的《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研究報告》顯示,76.4%的受訪者表示家里有無紡布環保包,42.6%的受訪者表示“質量差”“不好看”所以不使用,約3成的受訪者原樣使用無紡布環保包。
△市民拎著無紡布袋
無紡布袋雖然覆蓋面大,但它的身份卻受到了“質疑”。日前,有環保人士指出,無紡布袋也屬于塑料污染。這樣的說法對嗎?現代快報記者找到了業內專家,主營高分子機能性新材料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南京鵬力塑造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余鵬進行科普。
余鵬表示,在大眾的眼中,“無紡布”因為名稱中有“布”字,而被認作為綠色環保的材質。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生物降解購物袋原料,應為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可是事實上,無紡布的主要生產原料為聚丙烯,簡稱PP材質。也就是說,無紡布袋的本質是塑料制品。”
余鵬還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這組數據來自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經過對各種購物袋生產流程各環節的評估,得到它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生命周期評估。現代快報記者發現,無紡布袋(使用1次)的材料消耗為24.96千克,能耗為127.64千克標準煤,溫室氣體排放為101.92千克CO2,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為34.3克。而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這四項數據則分別為3.12、7.17、6.08、4.6。如果無紡布袋只使用一次,那么單個無紡布袋的能耗達到了一次性塑料袋的17.8倍,排放是一次性塑料袋的16.7倍。
不僅如此,余鵬表示,國內常見的無紡布袋厚度較薄,大約為0.1-1.0mm,耐用性較差,這也導致了能耗排放更高,更不利于環保。
建議
增加管理及宣傳,將無紡布袋納入限塑令范疇
一直以來,塑料污染治理作為保護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從國家到地方都曾出臺一系列文件加以規定。
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2021年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
根據出臺的文件規定,“可降解”是針對一次性不可回收塑料的對策。要求可降解的,目前只選擇了幾種一次性不可回收塑料制品作為實施對象:塑料購物袋、快遞袋、吸管、餐盒。更大范圍的一次性不可回收塑料,將在時機成熟后,逐步推進,最終形成全覆蓋。
然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無紡布被濫用的現象,引發了不少環保人士的異議。《意見》中第三條“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六)款中明確:“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這里所講到的環保布袋,必須是非塑制品,無紡布袋顯然不符合這個條件。
“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加強管理,同時,對市民的科普和宣傳也要跟上。”余鵬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比較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將行業規定細化,不符合要求的無紡布袋,希望可以納入限塑令的范圍。
(現代快報全媒體)